立法會十七題:加強惠民生的措施

Date: 2024-04-24 11:20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狄志遠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曾多次表示,《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令香港的營商環境更為穩定,有利經濟發展,而政府完成該條例的立法工作後,會全力「惠民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估計,未來三年本地生產總值及就業職位數目的增長為何;
 
(二)鑑於據悉,照顧者現時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而現有的支援未能真正協助他們解決困難,勞工及福利局如何透過經濟改善加強向照顧者所提供的支援;及
 
(三)鑑於據悉,本港貧富懸殊問題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當局如何透過經濟改善推出更為精準的扶貧措施?
 
答覆:
 
主席:
 
  隨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於三月二十三日正式生效,香港建好安全屏障,鞏固由亂到治的護土牆,可以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
 
  經徵詢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現就議員問題的三部分回覆如下:
 
(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今年二月預測二○二四年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介乎2.5%至3.5%,而在二○二五至二○二八年期間的趨勢增長率預測為每年3.2%。經濟持續增長將支持本地勞工需求,創造更多就業職位。
 
(二)為照顧者提供財政支援方面,自二○二三年十月起,政府把下列四項關愛基金下的經濟援助計劃恆常化:
 
(i)「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
 
(ii)「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
 
(iii)「嚴重殘疾人士特別護理津貼計劃」(特別護理津貼計劃);及
 
(iv)「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計劃」(聘請照顧者計劃)。
 
  兩項低收入照顧者計劃的每月津貼額由2,400元增至3,000元,特別護理津貼計劃的每月全額津貼由2,000元增至2,500元,而聘請照顧者計劃的每月津貼額為5,000元。上述財政支援每年所涉撥款約為5億2,750萬元。照顧者津貼主要是補助低收入的照顧者,其申請資格已較為有經濟需要人士提供援助而設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申請資格寬鬆。為確保公帑運用得宜,政府會適時檢視各經濟援助計劃/津貼於恆常化後的推行情況,以及在有需要時作出調整。
 
(三)政府一直致力改善社會福利和推出新措施,涵蓋範圍包括社會保障、安老服務、康復服務、關愛兒童、家庭支援及青年支援。當中,政府以現金福利形式投放在改善民生及扶貧助弱的資源不斷增加。以社會福利開支為例,二○二四/二五年度的經常開支預算佔政府經常開支總額預算的比例達22.0%,總金額為1,274億元,與二○一九/二○年度的815億元相比,五年間增加了超過一半(56.2%)。
 
  近年人口高齡化加劇,整體勞動力開始下降,經濟增長動力受制約。社會上有意見認為貧困者面對的不僅是收入問題,政府單靠現金財政援助未必能全面關顧他們所需,無法長遠解決貧窮問題。政府應推動「精準扶貧」,不應單靠「派錢」來扶貧,而應教人如何脫貧(「造血賦能」),以及援助不能自助的人士和特殊群組(「兜底保障」)。
 
  本屆政府採取精準扶貧策略,把資源投放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扶貧委員會支持政府的精準扶貧策略,根據政府統計數字,從多個角度出發(包括住戶特徵、就業及收入情況、受惠於政府現金福利的情況、居住環境、租金負擔,以及撫養負擔等),識別了三個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包括「劏房」住戶、單親住戶,以及成員全為長者的住戶(包括獨老、雙老和三老及以上家庭)。扶貧委員會亦同意政府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針對不同目標群組的需要,一方面為有能力自助的人「造血賦能」(例如「劏房」住戶、單親住戶等),讓他們自力更生,改善生活,同時釋放社會潛在的勞動力;另一方面繼續推進「補漏拾遺」的工作,為不能自助的人(例如成員全為長者住戶)提供「兜底保障」。政府已因應目標群組的需要,推出各項精準扶貧項目,包括:
 
(i)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通過政、商、民合作,聚焦扶助來自弱勢社群家庭(尤其是居於「劏房」)的中學生;
 
(ii)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通過政、商、民合作,為「劏房」住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及人際網絡,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加強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
 
(iii)推行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讓有需要(尤其是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學生可在課後留校接受託管及學習支援,方便家長外出工作;及
 
(iv)以荃灣及南區作為試點,由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通過探訪或接觸,協助識別有需要的長者住戶,並將個案轉介至相關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
 
  政府會檢視每個精準扶貧項目累積的經驗並檢討成效,以決定未來路向,讓精準扶貧的工作有深度和有系統地延續下去。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Reference